我們提供的服務
所有檢查均由專業眼科視光師親自主理
放大瞳孔可協助作更詳細檢查,但需注意以下事項。
放瞳藥水會令瞳孔放大數小時,期間視力尤其近看時會較模糊,對光線也較敏感。
- 放大瞳孔藥水效力約 4 – 6小時,檢查假近視藥水效力約 12 小時。
- 藥水會放鬆調節力,導致近距離視力會變得模糊。
- 瞳孔放大,對光較敏感。
- 藥水發揮效力其間,建議避免戶外活動或近距離工作,宜讓眼睛休息。


角膜矯視鏡 (ORTHO-K LENS)
角膜矯正術 是一種運用隱形眼鏡的技術,通過配戴一組不同彎度及特別設計的硬性高透氣隱形眼鏡片來改變眼角膜的弧度,從而減低近視及散光度數。
此類鏡片主要在晚間戴上,翌日除下。因角膜本身有彈性,當達到最佳弧度後,仍需配戴維持鏡片以使角膜維持適當的弧度。在一般情況下,近視度數在五百度以下,散光度數在一百度以下的人仕,接受角膜矯正術的效果較為理想。深近視可利用角膜矯正術減輕部分度數亦可控制度數。
為防止度數加深,有些兒童會使用角膜矯視隱形鏡片(OK lens)。其實現時每種預防近視加深的方法,各有風險及副作用,家長為孩子選擇前應先了解清楚及衡量得失。
角膜矯視隱形鏡片(OK lens)的原理是,患近視者於晚間配戴高透氧度角膜矯視隱形眼鏡,改變眼角膜弧度,從而減輕近視及延緩近視加深,日間則因近視度數減少,可不用配戴眼鏡。角膜矯視屬暫時的矯正。
角膜矯形術(OK lens)適合能處理矯形鏡及近視不足 500 度的 6 歲以上兒童,每晚睡覺時佩戴高透氧度硬性隱形眼鏡來逐漸改變角膜弧度,日間毋須佩戴,暫時獲最多臨床研究證明能夠有效延緩近視加深,但個別延緩效果有不同。
另外,小朋友亦應合作達至控制近視效果,包括
1.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應避免長時間閱讀
2. 讓眼睛有適量遠望休息
3. 增加戶外活動:適量陽光有控制近視效果


家長必看!90%人忽略的「黃金治療期」斜弱視居家訓練全攻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視力健康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斜弱視作為最常見的視力問題之一,影響著許多孩子的視力發展。如果家長不及時識別並介入,可能會錯過孩子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識別斜弱視的早期症狀、黃金治療期的重要性及居家訓練方法,並提供家長們在支持孩子視力發展方面的有效策略。
如何識別斜弱視的早期症狀
在許多情況下,斜弱視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這使得家長容易忽視。斜視通常表現為眼睛不對稱,可能一隻眼睛向內或向外偏離。弱視則通常伴隨視力發展不均,孩子可能在看物體時出現困難或視物模糊的情況。
斜弱視的具體表現
- 眼睛位置異常:家長可以觀察到孩子是否經常出現單側或雙側眼睛位置不正,尤其是在專注注視某個物體時。
- 視力表現不佳:如果孩子在看書或看電視時經常皺眉、眯眼,或者用手遮住一隻眼睛來看東西,可能是弱視的跡象。
- 平衡感差:孩子在走路或跑步時,是否經常跌倒或失去平衡,這可能與他們的視覺感知有關。
及早識別這些症狀對於後續的治療至關重要。例如,若一位三歲的孩子在視物時經常皺眉,這可能是他在努力調整視覺焦距,家長應及早帶他去眼科檢查。
黃金治療期的重要性:3-8歲視力訓練策略
根據專家建議,3至6歲是孩子視力發展的黃金期。這段期間,如果能夠進行及時的視力訓練,將會大大提高孩子恢復正常視力的機會。
為什麼是黃金治療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眼球發展尚未完備,神經系統對視覺的調整能力相對較強。研究顯示,若在此階段及時介入,許多斜弱視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例如,若一名6歲的孩子因為內斜視而影響到視力發展,透過在家進行定期的視力訓練以及適當的矯正,許多孩子的視力能在數個月內顯著改善。
具體的視力訓練策略
- 視力檢查:定期帶孩子去專業眼科進行視力檢查,並根據視光師建議進行相應的訓練。
- 遮眼訓練:對於弱視的孩子,遮住良好視力的眼睛,促使弱視眼努力工作,有助於提高其視力。
- 遊戲化的訓練:例如,通過玩具或圖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鼓勵他們用弱視眼去看,這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視力。
這些策略不僅能幫助改善視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
居家視力訓練方法:增強孩子的綜合發展
居家進行視力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家長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來進行視力訓練,增強孩子的綜合發展。
有效的居家訓練方法
- 利用色彩鮮豔的物品: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積木或玩具,鼓勵孩子在視距內辨識顏色,這不僅能訓練視力,還能促進色彩認識。
- 追蹤運動物體:用小球或其他輕便的物品在空中移動,讓孩子用眼睛追蹤物體的運動,這有助於提升眼睛的靈活性。
- 閱讀和拼圖:讓孩子進行閱讀活動或者拼圖遊戲,不僅能增強視力,還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這些方法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視力,還能提升他們的認知發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增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矯正斜弱視的科學方法與護眼技巧
對於斜弱視的矯正,除了及時的視力檢查和訓練外,科學的方法和護眼技巧同樣重要。這些方法不僅能改善視力,還能保護孩子的眼睛免受傷害。
科學的矯正方法
- 配戴合適的眼鏡:在進行視力訓練的同時,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對於改善視力至關重要。例如,對於有800度遠視的小朋友,配戴合適的眼鏡後可以顯著改善視力,促進斜視的矯正。
- 遮眼訓練:這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可以幫助弱視眼加強其視力,提升雙眼的協調性。
護眼技巧
- 保持適當的閱讀距離:孩子在閱讀時應保持與書本約30公分的距離,並確保光線充足,避免眼睛過度疲勞。
- 定期休息:每用眼30分鐘,應該讓孩子休息5-10分鐘,這樣能有效減少視疲勞,保護視力。
這些科學的矯正方法與護眼技巧相結合,將能有效減少斜弱視的影響,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如何提供支持:建立良好的視力保健環境
家長在孩子視力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建立一個良好的視力保健環境是關鍵。
支持孩子的具體措施
- 定期檢查:如前所述,家長應定期帶孩子進行眼科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 鼓勵健康的用眼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習慣,例如不在暗處看書,注意用眼衛生。
- 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提供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如良好的光線和舒適的座椅,以減少眼睛的疲勞。
家長的支持和關注將為孩子的視力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並提高療效。例如,若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進行視力訓練,將使訓練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結論
斜弱視的治療需要家長的重視與及時介入。在孩子的視力發展黃金期,通過及早識別症狀、採取科學的矯正方法、執行有效的居家訓練,以及建立良好的視力保健環境,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視力恢復上發揮關鍵作用。只要用心去關注和支持,孩子的視力問題將能夠得到有效改善,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擁有更清晰的視界。
兒童三歲已可作第一次詳細視光檢查,及早發現眼睛問題,以作出修正。
兒童視覺發展階段:
1個月 | 開始追視移動 |
6個月 | 手眼協調,互相配合 |
1-2 歲 | 手眼協調動作靈活,可對焦並辨識深度,可作配對,認出形狀 |
3-4歲 | 追視移動,雙眼協調,精確的手眼協調,深度和立體感,視力約20/30 |
5-6歲 | 視覺發展與成人相約,如及早發現有斜視或弱視的徵狀,並接受適當的治療,情況會有明顯的改善。 |


拍攝雙眼測認知障礙症風險
本中心繼 ARIA腦中風風險指數檢測後,又再次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授權使用其新開發的(ARIA-eWMH Cognitive Health Risk,ARIA認知健康風險篩查)平台,合作提供認知健康風險篩查服務。 近年市民對認知障礙症關注度加深,但對正常人體老化、還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普通人卻難以分辨,本中心提供「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認知健康風險評估」;評估是透過拍攝雙眼的視網膜眼底圖像,觀察視網膜及其細微血管,而得知有多少腦白質病變,再推算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整個過程只需約15分鐘。檢測準確度達90%,為四十歲或以上﹑沒有癡呆症的徵狀或患有癡呆症﹑並願意改善生活方式人士提供服務。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於早年被稱為老人癡呆症的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 病因可分為三大類:
1. 阿兹海默症 – 成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
2.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 因多次輕微中風令腦部受損而成。
3. 其他會令患者有認知障礙症病徵的情況 – 腦積水、腦部感染、甲狀腺分泌不足、藥物中毒及抑鬱症等。
由於患者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一般最先的影響是記憶。 雖然現時還没有治愈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主動管理可改變危險因素、可以推遲或延缓認知障礙症的病發或進展。因為治療及照顧腦退化及患者,不單是患者需要配合照顧,其家人都需要面對經濟、情緒及生活上的沉重壓力。如能及早日發現並配合適當冶療,能減緩退化,降低病徵對家庭的影響,維持一定的生活質素。 在2005/06的研究顯示,在本港70歲以上的長者中,約有9.3%患有認知障礙症,女性患病比率 (15.3%) 較男性 (8.9%)。
ARIA認知健康風險篩查 (ARIA-eWMH )
ARIA-eWMH 的基本運作,與視網膜圖像的擷取影像的要求跟ARIA-Stroke Risk 一樣,為了要保持視網膜圖像的的可靠性,視光師會為應診者先作全面的眼睛健康檢查,證實眼睛健康正常,然後在瞳孔放大的情況下進行視網膜圖像擷取,這樣的檢查及擷取的影像質素才有保證,用作分析及評估應診者患上認知障礙症風險的高低,準確度可高達90%以上。
甚麼人仕適合使用ARIA-eWMH ARIA認知健康風險篩查
1. 40歲或以上
2. 沒有中風及\或輕微中風的病歷
3. 沒有被診斷為認知障礙或輕微認知障礙
4. 視網膜圖像清晰
ARIA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操作相對簡單,唯一要求是要拍攝到清晰及一致性的的視網膜影像。檢查屬非入侵性,連續性檢查亦不會影響眼睛,亦可作隨機性檢查,不受時間或地域限制;不帶輻射,無需抽血,檢查結果亦不會因年齡,表達能力,教育程度或文化差異而受應響!費用相對便宜。 ARIA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的作用是風險評估,無法診斷病症,用戶若知悉自己是高危人士後,可做進一步的檢查,或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從而對症下藥,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減低疾病對生活質素的影響。
![]() | ![]() |
視力促進中心 保留最終決定權利。
免責聲明: Automatic Retinal Image Analysis for estimated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ARIA-eWMH) 認知健康風險篩查: 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分析報告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健康,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諮詢。凡接受任何治療之前,或對治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Cognitive Health Risk level is not intended for disease diagnosis or therapeutic purposes. It is not intended to replace regular eye examinations or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information on Stroke Risk Level is provided to the clients for health promotion ONLY and use as a reference. It is neither intended nor implie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Always seek the advice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or other qualified healthcare providers prior to starting any new treatment or address questions your clients may have regarding a medical condition.
腦中風被稱為「隱形殺手」,發病時很少前兆、預警性低,一旦發病會造成許 多後遺症,而且致死率很高。若能在事前發現一些徵兆,或許能避免悲劇的產 生。近年來香港中風的人數越來越多及病者有漸趨年輕化的傾向,而在中風病 發後,目前仍未有確切有效的直接治療方法,因此更可見預防中風之重要性。
以往要評估一個人的中風風險,醫生除了查看臨床徵狀外,會驗心電圖以排除 心肌梗塞同時出現,繼而進行深層的身體檢查,主要以利用磁力共振(MRI),或 電腦掃描(CT Scan)、頸血管超聲波及顱內超聲波,但病人一般要考慮檢查費用 (參看下圖) 及檢查時間。
【杏林在線】視網膜血管檢測中風風險 2017-01-09
但新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則相對簡單、快捷、準確、經濟,而且準確 度高。
一張眼底相 評估腦中風風險
中風是香港第四大死亡殺手,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都與中 風有關。視網膜血管是唯一可直接以肉眼看見的血管,它和腦血管都有相同的 胚胎起源、組織結構與因糖尿病和高血壓所引起的病理變化有關,故此檢測視 網膜血管亦有助檢視腦血管情況。如果及早發現有中風風險人士,對提升防護 與治療有很大幫助。
中風常見徵狀
中風患者事前通常沒有任何病徵,但當病發時會突然出現以下徵狀:
• 手臂、腳或半邊瞼突然發生短暫的麻痺及/或顫動
• 說話不清或說話出現困難
• 視力模糊不清或一隻眼睛看不清楚
• 無故頭部劇痛
• 行動不穩或跌倒這些都是突發的急性病徵。如延誤診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減低康復的機會。
中風風險 一目了然 準確度94%
現時中文大學研發的ARIA技術「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已獲取美國專 利,預測中風風險更簡單、快捷、準確、經濟,準確度達94%。
圖像分析只需透過一張「眼底相」的視網膜圖像,分解每點的像素,評估整體 腦血管狀態,包括是否出現收窄、出血、阻塞,或者特別捲曲、分叉角度異常 等特徵(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尤其常見的徵狀),從而提供中風風險 之高中低機會,特別有助為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恐懼抽血的病人。從 而及早治療,病向淺中醫。唯一的限制是,接受檢查者不能有白內障。
常見問題
Q1:「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是由誰研發?
A1:「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是由香港中文大學研發。
Q2:「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擁有專利權嗎?
A2:「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在2012年4月向美國申請專利,已於2014年7月獲批。2017年獲得中國台灣專利。
Q3:進行腦中風風險篩查會出現副作用嗎?
A3:腦中風風險篩查為非入侵檢測,並不會出現副作用。
Q4:進行腦中風風險篩查費用是否高昂?
A4:腦中風風險篩查格價大眾化。
Q5:進行腦中風風險篩查需時多久才可看報告?
A5:一般情況而言,15分鐘就能提供報告。
Q6:腦中風後續風險控制原則有甚麼可以控制之因素?
A6:腦中風後續風險控制原則有甚麼可以控制之因素為:
● 糖尿病
● 高血壓
● 高膽固醇
● 心律不正
● 肥胖
● 缺少運動
● 壓力
● 吸煙
● 酗酒
視力促進中心 保留最終決定權利。
免責聲明:此分析報告為了促進健康,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諮詢。凡接受任何治療之前,或對治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